设计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1945含义 设计

设计

2024-07-11 04:1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如此全能的人,也让他成为了一名设计天才!

在二战结束后的30周年,福田繁雄设计了“1945年的胜利”这张海报,并且获得了国际平面设计大奖。

类似漫画的表现形式,创造出一种简洁又醒目的图像,深深震撼了我们。海报的内容不言而喻:发动战争者终将自食其果。

福田繁雄早期主要受到错觉版画大师M. Cornelis Escher的影响。从视觉认知角度出发,用视觉错觉进行平面设计。

错觉版画大师M. Cornelis Escher的作品

这不就是之前一款爆火的游戏纪念碑谷嘛!

设计是一种语言,美学价值和可读性是缺一不可的。一件好的作品是能让你惊叹的同时,还能思考其中的含义才算达到了设计的终极境界。

我们就来学习下这些大师,解读下他们的设计。

1. 探索图底关系设计

在1975年,福田就开始利用"图"、"底"间的互生互存的关系来探究错视原理,虚实互补,互生互存,其手法为"正倒位图底反转"。

与M. Cornelis Escher不同的是,福田繁雄的图和底没有明确的关系,图与底都具有故事性,但是并没有主次,两者平等。

此外,这样的创作在视觉上会有一种简约之感。

简约是福田繁雄作品的首要特征,他擅长运用最精炼的视觉元素,来清晰地表达出所要传达的概念。

人们不仅能够理解他的设计作品,同时也能在脑海中留下深刻印象。

这种创作在视觉上会有一种简约之感。简约是福田繁雄作品的首要特征,他擅长运用最精炼的视觉元素,来清晰地表达出所要传达的概念。

人们不仅能够理解他的设计作品,同时也能在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诙谐的平面设计语言和娴熟的正负形处理手法都对后来者有深刻影响,这是他独特的创作魅力。

2. 异质同构原理

什么是异质同构呢?简单来说,就是物与形之间的结构不变,但逻辑上的张冠李戴,使图形产生了更深远的意义。

设计师用一个简洁、易懂的图案作为基本内容,并且在保证结构不变的情况下,加入新的图形,来表现自己的意图,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创意内容。

这在当今的广告业中是比较普遍的。

其实你可以理解它为一种“拼贴”方式,将看似不相干的两个事物用奇妙的连接统一起来。就是将“貌离神合”的不同东西重组的方法。

比如这组《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系列海报,就是将贝多芬的头发用不同的元素重新构成了贝多芬的发型。

观看者一眼就能明白,设计师想要表达的就是贝多芬的大脑在思考创作时,才思泉涌的样子。

《F》海报系列,主画面是福田繁雄的名字首字母“F”的一个变化。

应该是属于他对自我的一种呈现。

3. 玩转矛盾空间

在同一个二维平面内综合不同三维视角,是福田繁雄得心应手的另一个手法。

在这种空间的矛盾中,往往会给我一种想不停地看下去的感觉,好像要玩弄大脑不停切换视点。

这也是这种矛盾空间的魅力吧,它往往更能抓住人的注意力,而且传达更多信息。

福田繁雄对矛盾空间手法的掌握和运用,是其在错视原理上的又一成就。

例如这张海报是福田为日本松屋百货设计的海报,在同一画面中,呈现出了两个不同视角的人形,一个仰视角度,一个俯视角度,由此产生了视觉的悖论,从而带来了视觉趣味。

福田繁雄不断地对视错觉进行探求,将不可能的空间与事物进行巧妙的组合,以达到视觉上的新知。

合理与不合理的内容共同营造出奇异的视觉世界,看似荒谬的视觉形象,透露出一种理性的秩序感和连续性。

《纽约时报》曾发文描述了福田繁雄的海报,“将复杂的概念提炼成令人印象深刻的标志图片”。1987年,福田繁雄被纳入纽约市艺术指导俱乐部名人堂,称其为“日本的精湛视觉传播者”,使他成为首位获此殊荣的日本设计师。

福田繁雄先生曾经指出:“设计中不能有多余”。从这个观点中不难看出他的设计理念与中国传统美学讲究的“恰到好处”有某一个共通的契合点。

“我的作品,无论是平面还是立体作品的创作核心,都是围绕着以视觉感官的问题为前提来进行思考的。”

他在72年的职业生涯中,创造了1300余件作品。他曾提到自己要做“不求第一,只求唯一”的那种人。是的,他用自己的设计完美地诠释了这一点。

福田繁雄为自己家设计的入口,具有透视效果,曾刊登在《纽约时报》上。

文 / YiYi

图片来源 / 网络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