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米亚战争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1853年俄土战争表明爆炸但无法摧毁木质帆船对还是错 克里米亚战争

克里米亚战争

2024-07-09 22:3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克里米亚战争(Crimean War),又称克里木战争、东方战争、第九次俄土战争,1853年,为争夺巴尔干半岛的控制权,土耳其、英国、法国、撒丁王国等先后向俄国宣战,主战区位于克里米亚。战争一直持续到1856年,以沙皇俄国的失败而告终[1],是拿破仑帝国崩溃以后规模最大的一次国际战争。一开始它被称为“第九次俄土战争”,但因为其最长和最重要的战役在克里米亚半岛上爆发,后来被称为“克里米亚战争”。该战争中俄国总兵力70万,同盟国兵力100万[2]。

克里米亚战争的表面起因是宗教问题,俄罗斯向土耳其提出拥有土境内的东正教徒圣地保护权的要求,被苏丹拒绝,俄罗斯决定以此作为采取军事行动的借口;根本原因是由于奥斯曼帝国的衰落,俄罗斯想趁机扩大在欧洲的势力,而英法两国反对俄罗斯的扩张,以维持它们在东南欧的利益。1853年,俄、奥断交,俄罗斯开始占领多瑙河流域的土耳其附属国;同年,为争夺巴尔干半岛的控制权,土、英、法、撒等先后向俄国宣战。1856年,该战争以沙皇俄国的失败而告终[1]。该战争中俄军损失52.2万人,土英法联军损失51.7万人[2]。

克里米亚战争是世界史上第一次现代化战争,是兵力兵器、军事学术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在军事史上具有重要意义[3],对火炮枪械和水雷武器的进一步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使得各国军队重新修正军事学术中的许多原则以适应时代的要求[2]。英国女护士南丁格尔在战争中赴前线护理伤员,使伤病员死亡率下降,推动了战场医疗的改善和南丁格尔护理制度的诞生[4]。

克里米亚战争充分暴露出了俄国专制农奴制的腐败落后,也暴露了俄皇宫廷内外上下的腐败和制度烂疮[5],该战争的失败直接导致了俄国此后的农奴制改革[3]。

俄国在克里米亚战争中惨败,于1856年通过的《巴黎和约》使俄国在巴尔干和黑海方向长期侵略、扩张的成果全部丧失,俄国便把矛头转向中亚和远东。1858年,俄国威胁中国清政府签订了《中俄瑷珲条约》,条约规定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中国6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割给俄国,并把乌苏里江以东直至海边的中国领土,划为中俄共管之地[6]。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