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现代伦敦的起点:1666年为何成为英国历史的分水岭?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1666年中国发生了什么大事情呢 回顾现代伦敦的起点:1666年为何成为英国历史的分水岭?

回顾现代伦敦的起点:1666年为何成为英国历史的分水岭?

2024-07-14 12:4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1666年1月,死亡人数首次低于100人。大批此前撤离的人返回了伦敦城,街道又熙熙攘攘了起来。与此同时,荷兰与法国、丹麦结成同盟,令英国海军受挫。从6月开始,英荷爆发了大规模的战争,英方在损失惨重之后又烧毁了荷兰约150艘船只,并对荷兰一座小镇发动了攻击,取得了一次胜利。而就在9月的一个凌晨,伦敦城内的布丁巷燃起了熊熊大火,火势迅速蔓延至城区各个角落。伦敦城内除了富人居住区外,主要以中世纪木制房屋为主,因此,几乎整座伦敦城都变成了燃烧的地狱,圣保罗大教堂等重要建筑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损毁。四天内,大约有70000人流离失所,13000座房屋被烧毁,“伦敦的荣耀像飞鸟一样消失了”。

伦敦的城市美学也被这场大火就此改变,新的城市规划抛弃了大火前的木制建筑结构,采用砖石结构重塑新伦敦。伦敦的重建从此开始,耗费了约50年的时间,圣保罗大教堂也于1711年完成修复。新的伦敦城具备了现代化城市的雏形。在如今的伦敦,位于纪念碑街和鱼街之间,过往的游客还能看到建筑师克里斯托弗·雷恩建造的大火纪念碑,以此铭记这场改变英国历史的灾难。

1666伦敦大火纪念碑,始建于1671至1677年

灾难给这座城市带来了深重的后遗症。在书中,我们能够看到灾难创伤后的人物群像,最能引起我们共鸣的仍是那些关于普通人的记述:书商、鱼贩、屠夫、箍桶匠,酒馆的房东、亲手埋葬孩子尸体的妇女……“他们别无选择,只能拼命地工作,在一片狼藉中创造新的生活。”读者最熟悉的灾难记录者要属《鲁滨逊漂流记》的作者丹尼尔·笛福,1665年瘟疫暴发时,他还是一个小男孩。几年后,他于1772年出版了《瘟疫年纪事》,详细记录了这场恐怖的灾难。

虽然这重要一年的中心事件是破坏和失败,但1666年也让人们看到了当时令人难以置信的科学和艺术方面的进步。诗人约翰·德莱顿称1666年为“奇迹之年”。正是在这一年,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伦敦公报》创办,约翰·弥尔顿完成了《失乐园》,一位名叫克里斯托弗·雷恩的年轻建筑师提出了一个新伦敦的卓越构想——一只从旧城的焦土中升起的“石凤凰”。

本书作者瑞贝卡·里迪尔专门从事十七世纪伦敦历史的研究,她曾是一名电视制片人,参与制作了多部艾美奖获奖纪录片,制作了BBC著名主持人大卫·爱登堡解说的多部纪录片。她在研究时发现,虽然对于瘟疫、大火等单个事件的记载有很多,但能够向普通读者述说这三个重大事件的整体研究始终处于缺席状态。于是她开始了本书的创作。她聚焦这些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以及它们所发生的背景,通过对那些鲜为人知的原始档案的研究,透过一个个非凡历史人物的视角,穿过了那场空前的恐怖与转折时期的历史迷雾,为解读1666年英国历史提供了新的视角。

这是一部惊心动魄的瘟疫纪实,也是极具人文关怀的悲情史诗,更是一部回望与思辨历史之作。《1666:瘟疫、战争和伦敦大火》以其独特的风格,向读者展示了一个站在通往现代化的十字路口的城市和国家如何完成历史上伟大的重构与转折。

瑞贝卡·里迪尔认为,“人们并没有真正改变。社会已经改变了,但关键的事情并没有真正改变那么多”。在处于后疫情的今天,这本书能带给我们的不仅是一段灾难年代的历史记述,更多普遍性的启示等待着我们继续去挖掘。

[英] 瑞贝卡·里迪尔 著 韩丽枫 译 《1666:瘟疫、战争和伦敦大火》浙江文艺出版社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