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1661年谁率兵进入台湾了 揭开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揭开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2024-07-02 00:0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三

  最值得一提的是,郑成功藤牌兵发挥最大的威力,还是在于驱逐荷兰殖民者、收复宝岛台湾的战役中。据清初刘献廷的《广阳杂记》记载:“赐姓公(郑成功曾得赐国姓一朱)未得台湾也,积蓄皆贮海澄。铁甲十万副,谷可支三十年。藤牌、滚被、铳、炮、火药,皆以数万计。”可见郑成功东征,藤牌是重要的装备。永历十五年(1661年)初,郑成功决定东征,收复被荷兰殖民者窃据的台湾作为反清复明基地。据载,当时荷兰人对国姓爷所率部队不屑一顾,认为他们不自量力,根本不堪一击。“他们(指郑成功)的兵士有三种武器;一部分的兵有弓箭挂在背上,左手执盾,右手拿很重的剑;另一部分士兵则两手拿著长木棍,木棍上有弯刀……”此处所说的盾即是藤牌,很重的剑就是云南斩马刀。然而,交战后,荷兰人方才发觉郑军骁勇善战,无所畏惧,所向无前,与他们原先印象中的中国人相差甚远,根本是两码事。

  收复台湾最典型的战役是赤嵌城之役。据《台湾省通志稿》记载,战前郑成功发布动员令,他说:“荷兰别无他技,惟持炮火而已。”他在战略上藐视敌人,同时在战术上又做到“以己之长战敌之短”。他命令宣毅前镇提督陈泽带前锋部队在禾寮登陆;黄昭带铳手500名,前往鲲身尾列阵以待;杨祥带藤牌兵500名从鬼子埔背后绕过鲲身之左,准备横冲截杀;萧拱宸率20条船到右作佯攻状,这些有条不紊的布阵引起了荷兰殖民军的恐慌和混乱,杨祥乘荷兰人军心不稳之际带藤牌军立马赶到,横冲直撞,迫使荷兰人丢下阵地,退回城中等待援军。

  赤嵌城之战是展现藤牌兵威力的又一舞台。事实上,在整个收复台湾的战斗中,面对洋枪洋炮,藤牌兵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但他们并没有因此退缩,相反,他们前赴后继,不惜自己的生命,迫使侵略者放下手中的武器,投降认输。战后荷兰驻台湾长官揆一不得不承认藤牌军坚强的战斗力,他在《被忽视的福摩萨》一文中叹道:藤牌兵“被用来代替骑兵,每十人中有队长一人,负责指挥并督促士兵冲锋。这些士兵低头弯腰,躲在盾牌后面,不顾死活地冲入敌阵,十分凶猛而大胆,仿佛每个人家里还另外存放着一个身体似的。尽管许多人被打死,他们还是不停地前进,从不犹豫,而只是像疯狗似的向前猛冲,甚至不回头看一看自己的战友有没有跟上来”。敌军首领把藤牌兵骂为“疯狗”,恰是他们吃尽藤牌兵苦头后的发泄。可见,郑成功的藤牌兵是收复台湾的“敢死队”。他们的战斗精神,充分展示了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大无畏民族精神。

  四

  在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五月和二十五年(1686年)二月两次驱逐沙俄侵略军,收复雅克萨及平叛噶尔丹的战争中,福建台湾藤牌兵曾大显身手,克敌制胜,立下了战功。 清朝统一台湾后,郑氏政权官员和军队都被迁往内地,清政府对具有顽强作战精神的藤牌兵仍有戒心,把藤牌兵解散,分别安插到山西、山东、河南等地拓垦务农。直到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沙俄侵略者犯我东北,在对付洋枪洋炮方面有丰富经验的藤牌兵才又被想起。康熙帝下令重新征调、组织郑氏旧部藤牌兵,得420人,由郑氏旧将林兴珠、何祐率领,随都统彭椿(也称彭春、朋春)及黑龙江将军萨布素开赴东北边境,进军雅克萨城。

  据《广阳杂证》记载:甲子(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冬,康熙在北京景山召见林兴珠,在询问有什么方法可以抵御火枪时,得知除滚被之外,还有滚牌(由于林兴珠当年在郑成功帐下时见识过藤牌兵的威力,并熟悉其使用技巧)。于是大喜,问:“能用滚牌之人何方可以招募?得人几何可以成一旅?”林兴珠答:“多则一千,少则五百。”“惟臣乡漳泉之人,多善此者,须于闽募之。”康熙说:“此去闽远,往返非数月不可。今直隶、山东、河南多台湾投诚垦种者,皆闽人,五百可得也。”遂招募教演,末几而成。于是,康熙任命“銮仪卫使、建义侯林兴珠率藤牌兵会剿罗刹(也称‘沙俄’)”。

  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五月二十三日,彭椿率兵至雅克萨城,围城使内外断绝交通,但此城坚固一时难以攻下。五月二十五日俄援兵从700里外“乘木筏顺流而下”。此时林兴珠率其400多藤牌兵迎敌于江中,在他的指挥下,“众裸而下水,冒藤牌于顶,持片刀以进,罗刹众见之,惊所未见,呼曰‘大帽鞑子’。众皆在水,火器无所施,而藤牌蔽首,枪矢不能入,以长刃掠牌上,折其胫,皆踣江中,杀伤大半,余众溃而逸,兴珠不丧一人”,创造了军事史上的奇迹。此后,清军继续围城,炮弹所及,到处起火,兴珠令藤牌兵“人取草一束,堆城下,不下即火之”。沙俄头目额里克舍只好乞降,立誓永不再来雅克萨。清军即释放俘虏700多人,以全胜赢得第一次雅克萨之战。捷闻传到北京,康熙大喜说:“林侯之功,史册所未有也。”同年八月乙巳下令说:“藤牌官兵勤劳懋著,官员俟后议叙,兵丁令户部以白金赏赉之。”(《平定罗刹方略》)

  两个月后,沙俄侵略者背信弃义,又卷土重来,重占雅克萨,“于其地复建城,比前愈巨,益其众,耕牧如故,掠梭伦益甚”。翌年(1686年)二月,康熙诏命将军萨布素、副都统郎坦(又称郎谈)等率所部2000人再攻雅克萨,“并量选候补官员及见在八旗汉军内福建台湾藤牌兵四百人,令侯林兴珠率往”。据苏联出版的《十七世纪俄中关系》第二卷叙述第二次雅克萨战争时也写道:“这次守卫阿尔巴津(即雅克萨城)的是500人,而进攻的清军却有2000人,并有400名福建藤牌兵支援。”又《平定罗刹方略》记载:“康熙二十五年二月甲午(1686年3月31日)令发藤牌兵及炮具至黑龙江军前。”《清史稿·郎坦传》则载:“二十五年,命郎坦偕副都统班达尔沙携红衣炮,率藤牌兵百人往,令将军萨布素进兵。上以郎坦诸悉地势,即令参赞军务。”六月清军抵雅克萨城下。福建藤牌兵占领城南土阜,“遇敌伏兵,又大败之,即于土阜设伏兵固守”,“敌出拒,击败之,斩额里克舍”。此次反击战,沙俄侵略军先后被清兵斩杀七八百人,幸存者仅66人。清军再次取得了辉煌的胜利。

  最后,沙俄侵略者被迫求和,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一月,中俄两国签订了《尼布楚条约》。这是中国历史上与外国签订的第一个平等条约。“俄罗斯所筑城垣尽行折毁,所有俄罗斯人民及物品均应撤回俄境,不得稍有存留。”可,见,二次雅克萨战争的重大胜利,是与福建台湾藤牌兵骁勇善战,英勇杀敌分不开的。

  在清王朝忙于扫平内忧外患的同时,游牧于新疆伊犁河流域的漠西蒙古的一支——准噶尔部逐渐强盛,贵族噶尔丹自称可汗,公开与清王朝分庭抗礼,向康熙提出:“圣上君南方,我长北方。”康熙二十九年年(1690年),在贼心不死的沙俄支持下,噶尔丹以追击漠北蒙古为名,悍然进兵内蒙古。为使大清帝国政权得到巩固,康熙帝御驾亲征,“兴珠复以藤牌兵护驾从征,至克鲁伦河,与敌遇,突其骆驼阵,大败之于乌兰布通”(乌兰布通在辽河上游西拉沐沦河南岸,今内蒙古赤峰市克什克腾旗南境)。随后,又乘胜追击,大败噶尔丹于昭莫多(今蒙古乌兰巴托南宗英德)。福建台湾藤牌兵为保卫祖国西北疆域又立下了一大功。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