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病对身体的危害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15种慢病是哪些病 慢性病对身体的危害

慢性病对身体的危害

2023-07-21 00:0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慢性病全称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不是特指某种疾病,而是对一类起病隐匿,病程长且病情迁延不愈,缺乏确切的传染性生物病因证据,病因复杂,且有些尚未完全被确认的疾病的概括性总称。

慢性病发病率高,知晓率、治愈 率、控制率均较低,并发症发病率高、致 残率高、死亡率高,并且是终生性疾病, 需要长期护理。病因、病情复杂,具有个体化特点。

慢性病具有以下特点:

1、长期积累形成疾病,病期长。慢性病相当隐蔽,潜伏很深,“进攻” 时很慢。在身体状况相对较好的情况下, 慢性病“沉得住气”,只有在身体免疫系统降低时,它才会给人以“致命的攻击”。

2、具有隐蔽性,不易被觉察。慢性病侵袭人体并不是马上发作, 它先是选择最容易潜伏的地方,首选是肠 胃,其次是脏腑,它们躲藏起来,然后逐 渐向各个器官侵袭。

3、具有一定的规律性,缓慢加大危害。

慢性病的发病顺序呈现一定的规律性。其中以消化系统的疾病最多。有学 者通过问卷调查数据发现,慢性病发病 的前三位是:消化系统、循环系统、运 动系统。

4、可逆性小,病因复杂,缺乏确切的传染性生物病因证据。

慢性病一般都是经过长年多方面的 病情积累,直至某个健康系统失调或崩溃,一旦发病便很难在短时间内重新使 健康系统再度修复,重新获得平衡。

5、不传染性,慢性病也称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就说明了这类疾病不具有传染性,除了心脑血管方面的疾病,还包括慢性支气管炎等慢性肺部疾病,精神方面的疾病。

6、只可控制,无法治愈

慢性病的治疗只能做到缓解症状,但是无法治愈疾病,如果控制得好,并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比如精神异常的患者,可以控制病发,但是谁也不能保证患者不会再复发。

7、会导致并发症

慢性病是一种缓慢发展的疾病,如果对疾病治疗不到位,就极容易诱发一系列并发症,比如糖尿病足、糖尿病肾病等。

慢性病对身体的危害

1、死亡率高

据世界卫生组织一项研究报告,2009年全球有5000万余人死亡,其中55%死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在中国,83%的死亡是由慢性疾病导致的。中国心脑血管疾病是第一死因,每年导致260万人死亡。预计在未来数十年内,由慢性疾病导致的死亡数会持续上升。另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有1/3的人中年早逝,相关媒体报道已多不胜数。这是社会进步的倒退。心脑血管病是国人首位的死亡原因,占人口总死亡率的40%,每24秒就有一个中国人被心脑血管病夺去生命。

2、致残率高

在2009年调查资料中,城市居民残障率达16.79‰(大城市达18.92‰),中重度占54.8%。而在行走和起居方面中重度失能占50%以上。城市老年人口比例迅速增加,慢性病患病率日益增高,尤其是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肿瘤是造成失能、残障的主要原因。

糖尿病人比非糖尿病人发生冠心病、中风、尿毒症、失明的可能性分别是3倍、4-10倍、17倍、25倍。糖尿病发病后10年,有30%-40%的患者至少会发生一种并发症。神经病变患病率在糖尿病病程为5年、10年、20年后分别可达到30%-40%、60%-70%和90%。视网膜病变在病程为10年和15年后,有40%-50%和 70%-80%的患者并发该病。大约有10%的患者在起病15年后会发展成严重的视力损伤,而2%的患者将完全失明。青年期发病的糖尿病患者到50岁时有 40%发展为严重的肾病,需要血液透析和肾移植,否则只能坐待死亡。

3、负担重

2009年世界卫生报告显示,慢病导致了45.9%的全球疾病负担,而中国已达到60%以上。慢性非传染疾病是今后我国居民主要疾病负担,北京市居民存款目的中养老占11.3%,而预防意外事故和大病医疗的占到23.3%“疾病是贫困的第二位原因”,目前国民经济增长为7-8%,居民年收入增长速度 5-7%,而据2005年统计,慢性病治疗费用年增长速度为17.72%,对宏观经济形成重压,是企业发展的重大包袱,成为个人生活水平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以1998年为例,我国因病、伤残造成经济损失,相当于国民生产总值的8.2%。1997年美国糖尿病的直接费用(医疗支出)411亿美元,间接费用(误工、劳动力损失)540亿美元。我国每年4000多亿元医疗卫生开支中,用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治疗的直接费用约为188亿元人民币,约占中国总卫生费用的4%。

我国现状

一、患病情况。

2012年全国18岁及以上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为25.5%,糖尿病患病率为9.7%。

根据2013年全国肿瘤登记结果分析,我国癌症发病率为235/10万,肺癌和乳腺癌分别位居男、女性发病首位,十年来我国癌症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

二、死亡情况

2012年全国居民慢性病死亡率为533/10万,占总死亡人数的86.6%。

心脑血管病、癌症和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为主要死因,占总死亡的79.4%。其中心脑血管病死亡率为271.8/10万,癌症死亡率为144.3/10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为68/10万。

标准化处理后,冠心病、肺癌等少数疾病死亡率有所上升外,多数癌症、慢性阻塞性肺病、脑卒中等慢性病死亡率呈下降趋势。

如何预防呢

慢性病正在威胁着很多人的健康,所以我们一定要做好慢性病的预防工作。在日常生活中,预防慢性病可以从以下几点做起。

1、提倡健康均衡的饮食方式且禁烟限酒

限制过多脂肪、刺激性和盐的摄入,多摄入蔬菜水果;禁烟限酒,吸烟可显著增加恶性肿瘤,呼吸道疾病,脑卒中等疾病的发生,无异于慢性自杀,过量饮酒可导致急性酒精中毒,急慢性肝炎,高血压等慢性疾病发生的危险,应适量饮酒。

多吃粗粮及其制品,减少烹调油用量,少吃盐。“粗粮”里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可以稀释人体肠道内的毒素,促进排便,维持肠道健康。近年来还有研究认为,膳食纤维可以增强饱腹感,有助于减少热量的摄入,从而预防肥胖。大豆中含有丰富的植物蛋白,可作为人类优选的蛋白质来源,因为摄入动物蛋白的同时不可避免地会摄入胆固醇。研究也已证实,大豆及其制品可以有效降低健康人的血压水平,大豆中所含的大豆异黄酮对于调节脂代谢也有益处。

正常人每天摄入的烹调油不应超过25~30 g,盐的摄入量不宜超过6 g。因为摄入过多油脂将引起高脂血症、超重甚至肥胖,增加罹患各种慢性病的风险。盐摄入量过高将引起高血压,而高血压是糖尿病、卒中等多种慢性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2、适量运动,提高自身免疫力

适当的体育锻炼可增强体质,提高自身免疫力。减肥和维持正常体重,可采用慢跑、快步、游泳、骑自行车、爬山等形式体育活动,每次活动,一般以30到60分钟为宜,强度因人而异。

与成年人健康有关的运动可分为有氧耐力运动、肌肉力量训练和关节柔韧性练习。有氧耐力运动主要包括骑自行车、游泳、步行、慢跑等。肌肉力量训练可通过哑铃和健身器械等完成。关节柔韧性练习主要通过关节屈曲、伸展和旋转来进行。

有氧耐力运动可以增进心肺功能,降低血压、血脂和血糖水平,增加胰岛素敏感性,改善糖、脂代谢和调节内分泌系统,提高骨密度,减少体内脂肪蓄积。长期坚持有氧运动,可以使人们发生冠心病、卒中、2型糖尿病的危险降低。肌肉训练可以使骨骼、关节和肌肉更加强壮。这有助于延缓身体运动功能衰退。近来还有研究发现,合理的运动可以减轻压力,使人产生愉悦感,缓解焦虑情绪,改善抑郁症状等。此外,骨骼肌具有代谢调节作用,可以预防糖尿病、肥胖等疾病的发生,延缓其进展。

3、生活要规律,减轻压力,放松自己

生活作息要规律,少通宵熬夜。另外,不良的情绪,工作压力、经济压力、思想负担等压力会造成身体无法承压,疾病随之而来,所以要及时调整放松自己,如到郊外游玩、听听轻音乐、练瑜伽等适合自己的放松方式,调整好心态,才能应对各种疾病的发生。

4、做好慢病的自我监测

当前引发我国慢病流行的九大因素是,吸烟、过量饮酒、食用油摄入过高、盐摄入量过高、缺乏体力活动、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高、超重肥胖。对于这些致病因素,我们能做的就是做好慢病及风险因素的自我监测。经常测体重、体温、脉搏、血压、身体力量、腰围、浅表淋巴结、乳腺包块、大小便及潜血。定期每年体检检测脂肪率、肺活量、血常规、血脂、血糖、尿酸、肝功能、肾功能、心电图、腹部超声、胸部X线等。

常见慢性病的防治

1、 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高血糖则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损,或两者兼有引起。糖尿病时长期存在的高血糖,导致各种组织,特别是眼、肾、心脏、血管、神经的慢性损害、功能障碍。

预防措施:(1)防止和纠正肥胖。(2)避免高脂肪饮食。食物成分合理,碳水化合物以非精制、富含可溶性维生素为好,占食物总热量的50%~65%,脂肪占食物总热量的15%~20%(多不饱和脂肪酸与饱和脂肪酸比例大于1.5,蛋白质占食物总热量的10%~15%。多吃蔬菜。(3)积极参加体育锻炼。(4)积极发现和治疗高血压、高血脂和冠心病。(5)戒除烟酒等不良习惯。

目前尚无根治糖尿病的方法,但通过多种治疗手段可以控制好糖尿病。主要包括5个方面:糖尿病患者的教育,自我监测血糖,饮食治疗,运动治疗和药物治疗。饮食治疗是各种类型糖尿病治疗的基础,一部分轻型糖尿病患者单用饮食治疗就可控制病情。当经饮食控制,运动,降低体重等治疗后,疗效尚不满意时可选择服用降糖药物或选择胰岛素治疗。

2、 高血压

高血压(hypertension)是指以体循环动脉血压(收缩压和/或舒张压)增高为主要特征(收缩压≥140毫米汞柱,舒张压≥90毫米汞柱),可伴有心、脑、肾等器官的功能或器质性损害的临床综合征。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也是心脑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

高血压病是一种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疾病,改变你自己的不良习惯,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有效地预防高血压的发生。预防措施包括:清淡饮食,增加钾和钙的摄入量,限制食盐摄入,戒烟戒酒,控制体重,适量运动,合理休息,避免精神过度紧张。

高血压治疗的主要目标是血压达标,降压治疗的最终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减少高血压患者心、脑血管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高血压基础治疗包括生活规律、低盐饮食等。药物治疗包括利尿剂、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血管扩张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钙通道阻滞剂、中药药剂等。在降压同时必须积极迅速控制惊厥、降低颅内压,并注意心、肾功能。部分疾病能通过外科手术使高血压得到缓解。

3、 冠心病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的简称,亦称缺血性心脏病。是一种由冠状动脉器质性狭窄或阻塞引起的心肌缺血缺氧或心肌坏死的心脏病。临床表现突然出现胸前区憋闷疼痛,气短、大汗淋漓、面色苍白,患者被迫停止活动,轻者能够在数分钟内自行缓解并休息后逐渐恢复正常。

冠心病的预防措施包括:

1 合理饮食,控制高胆固醇、高脂肪食物,多吃素食。

2 生活要有规律,避免过度紧张,保持足够的睡眠。

3 保持适当的体育锻炼活动。

4 多喝茶,实验均提示茶水中的茶多酚有显著的抗凝、促进纤溶、抗血栓形成等作用。

5 不吸烟、酗酒。

6 积极防治老年慢性疾病:如高血压、高血脂等与冠心病关系密切的疾病。

冠心病的治疗包括:生活习惯改变;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外科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等。药物治疗是所有治疗的基础。介入和外科手术治疗后也要坚持长期的标准药物治疗。对同一病人来说,处于疾病的某一个阶段时可用药物理想地控制,而在另一阶段时单用药物治疗效果往往不佳,需要将药物与介入治疗或外科手术合用。

4、 类风湿性关节炎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病因未明的慢性、以炎性滑膜炎为主的系统性疾病。其特征是手、足小关节的多关节、对称性、侵袭性关节炎症,经常伴有关节外器官受累及血清类风湿因子阳性,可以导致关节畸形及功能丧失。

生活中,预防类风湿性关节炎可以从以下几点做起:

防止受寒、淋雨和受潮;关节处要注意保暖,不穿湿衣,湿鞋、湿袜,不要卧居湿地。

预防和控制感染。有些类风湿性关节炎,是在患了扁桃体炎、鼻窦炎、咽峡炎。龋齿等感染性疾病之后,而发病的,人们认为这是人体,对这些感染的病原体,发生了免疫反应而引起本病。

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关节的保护,不要做对关节造成太大负担的运动和劳动,经常洗温水澡,运动时可以戴护膝等保护关节。

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控制自身饮食结构。饮食的酸碱平衡对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预防及并发症的防治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少吃肉类,多吃蔬菜。

类风湿关节炎治疗的主要目的在于减轻关节炎症反应,抑制病变发展及不可逆骨质破坏,尽可能保护关节和肌肉的功能,最终达到病情完全缓解或低疾病活动度的目标。

5、 中风

中风又称脑卒中,是由脑部血液循环障碍,导致以局部神经功能缺失为特征的一组疾病。包括颅内和颅外动脉、静脉及静脉窦的疾病,但以动脉疾病为多见。

对中风的预防遵循三级预防的策略:

一级预防即针对具有脑卒中危险因素的人群,积极治疗危险因素,同时定期监测其他危险因素的发生并采取针对性措施,减少疾病发生;已经证明,禁烟、限制膳食中的盐含量、多食新鲜水果蔬菜、有规律地进行身体锻炼、避免过量饮酒可降低罹患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此外,还需要对糖尿病、高血压和高血脂采取药物治疗,以减少心血管病危险并预防中风。

二级预防即针对已发生过一次或多次卒中的患者,给与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防止严重脑血管病发生,常用的5类降压药均可用于脑卒中二级预防;对已经患有糖尿病等其他疾病的人员开展心血管疾病二级预防,这些干预措施与戒烟相结合,往往可以预防近75%的血管性反复发作事件。

三级预防即对已患卒中的患者,加强康复护理,防止病情加重。

严重脑卒中可造成永久性神经损伤,急性期如果不及时诊断和治疗可造成严重的并发症,甚至死亡。卒中可分为出血性卒中和缺血性卒中,又根据发生部位有不同的治疗方式。对其特异性的治疗包括溶栓、抗血小板治疗、早期抗凝和神经保护等,非特异性的治疗包括降压治疗、血糖处理、脑水肿和颅内高压的管理等。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