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156项工程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156工程有哪些 走进156项工程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走进156项工程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2024-07-14 15:0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在陕西建设的这些重点工程,成为三秦大地上的“共和国长子”,由此我们手中掌握了一批自主创新的核心技术,分别创造了我国工业史上的诸多第一,铸造了维护和平的“国之重器”。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陕西已成为我国国防工业产品研发和生产门类最齐全的省份,核工业、航空工业、航天工业、兵器工业、船舶工业以及电子信息六大类集于一身,极大地提高了我国的军工生产能力,为巩固国防起到了特殊作用。

156时期,通过一些工业化建设,培养了一批大国工匠,很多技术能手、能工巧匠,包括各个科研领域里的领军人物,都是通过156这个项目的建设培养输送出来的。更重要的是“156项工程”代表着我们这个国家和民族的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和辉煌,我们的军工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在“156项工程”的实施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越川说:按照“城市更新”的理念,我们怎么样用好这些工业遗产?

桂维民:“156项工程”为陕西注入了“城市化”的动能和活力。“156项工程”落地西安的就有17项,成为全国接受援建项目最多的城市,这为西安从消费性城市转变为工业化城市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个国家的发展有两个重要方面:一个是工业化留下来的东西,它是物质的财富;另外一个是工业文化,或者说工业文明,它所留下来的很大一部分是属于精神的。

156时期建设的一些老厂房、老设备、老产品,如今都面临着更新和改造。就拿西安幸福林带这一段来说,有东方、秦川、昆仑、黄河、西光等这一系列的军工企业密集地分布在这里。这些企业曾经都为我国的军事工业、国防工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现在一些企业产品做了结构性的调整,有些产品淘汰了,有些需要进一步升级改造,留下来的很多老厂房、老设备现在怎么去处理?在企业改造过程中我们了解到,有些苏联援建的设备,拆下来以后没有用,作为废铜烂铁给回收站,回收站还不想要这些庞然大物。建筑物像老烟囱、老厂房,是不是要推倒重来?在这样一种背景下,多数企业就把厂房、设备都当成一种包袱,想把这些淘汰掉,推倒重来。但是这些东西恰恰代表着工业遗产。我反复强调这些工业遗产具有历史价值、科技价值、文旅价值,有社会价值也有经济价值。不能把它看成废墟抛弃掉。我一直想说一句话:“不要把金矿当煤矿来挖。”煤一次消耗完就完了,而这个“金矿”里有无数的财富,值得我们去深入挖掘和利用。

由于企业改制等多种原因,很多历史资料不系统、碎片化。我们这次花费很大的精力把“156项工程”在陕西的情况梳理得比较准确。现在应该大力保存这些工业遗产。我们原来做过一个规划,请国家级的设计团队,想要把这块打造成一个不可移动的工业遗产,建设工业遗产博览园,然后往里面注入多种元素,把它打造成为一个可以进行科普教育、红色教育的基地,成为一个文旅和科创的园区。

严伟民:把工业文化的作用发挥到极致

越川说:近年来,国内工业旅游逐渐兴起。做好工业旅游是传承工业文化、弘扬工匠精神的重要方式。那么,究竟什么是工业文化?它对数字化时代的我们有何意义?

严伟民:工业文化的意义可能在于人文意义上的一个价值重构,这个可能以前被我们忽略了。

工业文化的基础是工业遗产,实际上工业遗产从一开始提出,就是一个大众化的、市场化的,甚至是商业化的。这对我们是一个新课题,通过工业旅游可以更多地把这个工业文化传递给游客。

工业文化指人类社会在实现工业化进程中个体和集体不断累积的物质生产、制度生产和精神生产的总和,对工业发展乃至一个国家的发展尤为重要。

1785年,第一个使用瓦特蒸汽机的纺纱厂建成。这是人类社会进入工业机械化时代的标志,大大加速了工业革命的进程。从此,人类文明跨入了工业文明时代。

工业文化对推动工业发展具有基础性、持续性和决定性的作用。世界上先进的工业强国无一例外拥有成熟的工业文化。意大利的工匠精神、德国人的严谨、美国的创新文化、日本的敬业态度等,是各自国家工业精神和文化的集中体现。

在我国的56项世界遗产中,没有一项工业遗产。而《世界遗产保护公约》的182个签约国中,有137个签约国拥有世界遗产项目,其中有23个签约国拥有43项世界工业遗产:英国6项,巴西4项,法国、德国、瑞典和比利时各有3项,印度西北山区的西姆拉窄轨铁路,也在2008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可见,我们的工业设计、品牌文化、工业体验文化和工业传播文化发展较为滞后,文化创意产业与制造业融合程度较低,工业文化普及率、覆盖面还有非常大的提升空间。

我们从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到现在,整整70年了。这是一个不短的时间,70年前,我们开始了一个农业国的工业化转型,又经过了40多年的改革开放,累积了工业2.0到4.0的历史,完善了工业的格局,拥有了大量的工业遗产,开始有了工业文化的自觉和自信。

最近几十年,我们看到许多行业品牌一个个冒出,又悄然消失、彻底退出市场。这在根本上都是典型的有工业(产品)没有工业文化的案例。所以,国务院八部委发出的《推进工业文化发展实施方案(2021-2025年)》非常及时和有远见。《实施方案》在主要任务中提出了通过五年努力,工业文化支撑体系基本完善,理论研究与应用实践进一步深入,工业文化新载体更为丰富,初步形成分级分类的工业遗产保护利用体系和分行业分区域的工业博物馆体系;打造一批具有工业文化特色的旅游示范基地和精品路线,建立一批工业文化教育实践基地,传承弘扬工业精神;推动工业文化在服务全民爱国主义教育,满足并引领人民群众文化需要,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推动形成工业文化繁荣发展的新局面。

陕西省《关于印发陕西省贯彻关于推进工业文化发展实施方案(2021-2025年)行动计划的通知》更明确提出,“力争到2025年,全省工业文化支撑体系基本完善,工业文化新载体新业态更加丰富,‘陕西制造’的文化品位和设计水平显著提升,建设工业文化元素丰富、设施完备的研学基地(创意园区)20个,打造具有较强影响力和知名度的工业(企业)博物馆20家,创建主题鲜明、特色明显的工业旅游示范基地50家以上,初步形成工业文化繁荣发展的新格局。”

《西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推动工业遗产保护利用打造“生活秀带”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从尊重工业历史、工业文化的角度出发,立足西安发展实际和特点,学习国内外有益经验,探索加强工业遗产保护利用、打造“生活秀带”。首先建立工业遗产清单;其次开展工业遗产认定;第三加强工业遗产保护利用;第四推动连片区域保护利用;第五强化重点项目实施。

由于“一五”期间国家的156项工程在西安落地了远东、华山、黄河、东方、庆安、昆仑等17个项目,加上“二五”期间西飞、红旗厂从甘肃迁到西安以及东德援建的西安仪表厂等国家重点企业,西安的工业遗产不仅品级高而且门类齐全,是工业2.0的完整体系。特别是当年的规划和设计,无论是厂区还是生活区,都是非常优秀的工业文化资产。

如何用好这些工业文化元素,为西安的工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文化启迪和支撑,是我们面临的新课题。

数字化时代为工业遗产融入文旅产业带来前所未有的想象和发展空间。我们应充分挖掘西安丰富的工业文化资源,保护好研究好,在新一轮发展过程中把工业文化的作用发挥到极致。

结语

2021年西安电影制片厂成为西安市首个国家工业遗产项目,这里记录着中国电影工业发展的印记。在西安市像老钢厂创意设计产业园、量子晨商区、大华1935、3511文创科技园等一批工业遗产正在转型为各种文化园区。

今年3月3日,陕西省工信厅、文化和旅游厅、国资委、文物局、陕旅集团共同发布《推动陕西工业旅游倡议书》。做好工业旅游是传承工业文化、弘扬工匠精神的重要方式。

历史的长河流淌到现代,在时空的变迁中,我们感受到了城市发展的力量。 华商报记者 马进军 郭小雄 宋凡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