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飞龙 马永红 于苗苗:美国学科分类系统(2020)的变化逻辑及启示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13门学科分类 张飞龙 马永红 于苗苗:美国学科分类系统(2020)的变化逻辑及启示

张飞龙 马永红 于苗苗:美国学科分类系统(2020)的变化逻辑及启示

2024-07-09 19:3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美国拥有历史悠久、独具特色的学科分类系统,即由美国教育部国家教育统计中心(以下简称NCES)研制的学科分类系统(Classification of Instructional Programs,以下简称CIP),是世界各国教育部门研究和模仿的对象。美国学科分类系统具有较强的自我修复、自我完善能力,从而在设置学科时进退有序,在一定程度上展现了新学科产生路径,美国高等教育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依赖着这套具有极强概括性的学科分类系统。

在中国,学科目录不仅具有学位授予功能,同时在实际实施中表现出科学研究引导、学科建设、符号表征等方面的功能[4],对于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但当前学术界对研究生学科目录的关注较少,其中比较、借鉴国外学科目录的相关研究更是少之又少。最新版的CIP较以往版本有较大变化,公开出版的学术研究中,仅有张炜教授撰文介绍美国学科专业分类目录的发展变化及修订条件与程序,并从基本概念、学科专业数量、学科专业的交叉融合等方面比较中美学科目录的异同[5],对中美学科目录的相关研究有很大价值。虽然我国学科目录的建设日趋完善,但存在的问题也是显而易见的,如缺乏内生性动力[6]、动态性不足等。因此,本文聚焦CIP的设置与调整,以CIP变化背后的深层次逻辑为研究视角,探讨我国学科目录改革和发展的路向。

二、CIP2020基本情况及主要变化

CIP是NCES于1980年开发的一套学科分类编码方案,随后在1990年、2000年、2010年和2020年进行了四次修订[7]。CIP最初的目的是通过尽可能多地收集学科项目,并归纳到不同的学科类别中,来组织、收集、汇报科学研究的进展,后演化为一套学科分类法,其用途非常广泛,如高校和教育机构参考CIP开设学位项目,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美国商务部人口普查局、美国劳工部等政府部门依据CIP进行信息的收集和制定计划,第三方机构参考CIP调查教育信息和建立数据库等。且CIP在世界范围内较有影响力,如加拿大在2000年采用CIP作为学科分类标准,取代了以前的加拿大学科分类法。

CIP以灵活性、多元性著称,自由与规制彼此制约,CIP的灵活、多元是建立在一整套规范的操作标准之上的。CIP有一套严格的制定、修改程序,整个过程长达两至三年。每版CIP的更新,至少要经过各级各类教育机构、联邦机构、州机构和高等教育机构的代表及专业人士组成技术小组进行调研和评审,最终吸收公众的建议后发布正式版。

依据惯例,CIP2020将学科分为三个层级,最高级别为学科群,共48个,用两位数代码(**)表示,如“38哲学和宗教研究”。学科群下设学科类别,共464个,用四位数代码(**.**)表示,如“38.01哲学”“38.02宗教/宗教研究”;每个学科群下的学科类别,均设置了以“00”代码开头的综合学科和以“99”代码结尾的新兴学科,为综合学科和新兴学科留下充足的发展空间。学科类别下设具体学科,共2140个,用六位数代码(**.****)表示,如“38.0102逻辑学”“38.0104社会与职业道德”;每个学科类别的具体学科,亦设置了以“00”代码开头的综合学科和以“99”代码结尾的新兴学科。

三、CIP2020主要变化及内在逻辑

CIP2020在设置程序及框架结构上基本保持惯例,在数量和范围方面有较大变化。数量上,二、四、六位数代码均有新增,四、六位数代码有删除,总体上新增代码数量远大于删除数量。范围上,部分学科通过移位和更名扩大或者变化所属学科群、学科类别。CIP2020的更新,不仅仅是NCES对十年间美国学科变化的被动反映,而且通过对其主要变化的分析,以人为本、普遍联系的逻辑也蕴含其中。这也是CIP2020反映出来的教育观,以及美国高等教育的价值观。

(一)主要变化

首先,CIP2020最明显的变化就是数量上的变化,总体上有增有减,如表1。具体来看,两位数代码新增一个,即“61医疗住院医师/职业培养”,此两位数代码下的四位数和六位数代码,一部分来源于“60住院项目”下的四、六位数代码,如“原60.06足部医学住院计划,从60.06移到61.22”,“原60.0549儿科心脏病住院计划,从60.0549移到61.1906”;另一部分是新增代码,如“61.03过敏与免疫学”,“61.0602紧急医疗服务奖学金计划”。

四位数代码新增76个,“61医疗住院医师/职业培养”新增四位数代码最多,为27个;其次是“30交叉学科”新增四位数代码24个;再次是“60住院项目”新增四位数代码4个;其余每个两位数代码学科下新增四位数代码不超过2个。

六位数代码新增243个,同样是“61医疗住院医师/职业培养”新增最多,为36个;其次是“30交叉学科”新增26个;再次是“51医疗卫生”新增22个;第四是“15工程技术”新增13个;其余每个两位数代码学科下新增六位数代码不超过10个。

由此可见,六位数代码增加数量远大于四位数,两位数代码仅新增一个,主要在医学领域和交叉学科新增了代码,表明近十年美国发展最迅速的学科是医学类学科和交叉学科。

表1 CIP2020新增代码情况

CIP2020没有删除两位代码,删除了“51医疗卫生”下的1个四位数代码,“60住院项目”下的3个四位数代码和7个六位数代码,共删除4个四位数代码及7个六位数代码。CIP2020只在医疗和住院项目删除了代码,由此表明美国除医疗和住院项目的部分学科外,其他学科在近十年均有稳定的生源并保持较好的发展趋势。

其次,学科范围进一步扩大。CIP2020另一重要变化就是通过代码移位和更名扩大或者变化所属学科群、学科类别。145个代码的位置发生了移动,如表2。移动方式有二,其一是组内移动,主要出现在六位数代码,即某六位数代码移到原二位数代码的其他四位数代码下。其二是组间移动,四位数代码、六位数代码均出现组间移动,即四位数代码、六位数代码移到其他二位数代码下。主要是“51医疗卫生”“60住院项目”发生了组间移动,“51医疗卫生”有2个四位数代码及14个六位数代码发生了组间移动,“60住院项目”有1个四位数代码及115个六位数代码发生了组间移动,其余二位数代码所含四位数代码及六位数代码均是组内移动。由此可见,美国近十年的教育对医疗、住院等学科的认知发生一定的改变,并通过移位的方式使二位数代码、四位数代码、六位数代码包含与被包含关系更为清晰、科学。

表2 CIP2020代码移动情况

除此之外,CIP2020有191个代码名称进行了调整。更名的方式有二,其一是在原综合型或专业型代码名称后加上“技术员”。如原“01.0106农业经济技术”更名为“01.0106农业经济技术/技术员”,原“15.0306集成电路设计技术”更名为“15.0306集成电路设计技术/技术员”。这一变更使得CIP2020中综合型及专业型代码与特定的职业相对应,具有更强的职业指向性,同时体现了CIP2020培养特定人才的价值观。其二是根据覆盖面或者适用性进行的常规更名,如原“15.0499电机设备与维修技术/技术员”更名为“15.0499机电技术/技术员”,原“13.0407社区学院、普通学院及职业学院管理”更名为“13.0407社区学院管理”,通过名称的变更调整学科包含的范围。总体上看,新名称的覆盖面更广[5]、领域分类更细。

(二)CIP2020变化逻辑

首先,CIP2020体现了“人本精神”的变化逻辑。以人为本理念的核心是一种理解人、尊重人、激发人无限潜能的价值观。在教育领域,以人为本的核心内涵是培养学生丰富的社会属性与鲜活的个性,帮助学生成为既能适应社会又能改造社会的人[8]。在美国虽没有正式提出“以人为本”的概念,但在教育领域也开始出现以人为本的发展逻辑,在CIP2020中有较明显的体现。CIP2020较以往版本更注重人的需要。CIP2020有4个两位数代码、33个四位数代码及80余个六位数代码的标题中有“技术员”的字样。在世界范围内,鲜有学科目录或者学科分类体系直接以“某某技术员”作为学科名称。这一变化明确地指出学科要培养何种人才,体现了培养人不仅是教育的目的,更是教育的动力。教育发展不仅是社会的需要,更是人的需要。从根本上说,满足了人的需要,促进人全面发展的教育,才是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相较于中国学科目录的强烈社会属性以及知识发展逻辑,CIP2020通过“自下而上”的程序进行设置与调整,是满足人的需要的重要体现。只有人的需要满足了,才能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人才,才能人人尽展其才。

其次,CIP2020体现了“普遍联系”的变化逻辑。学科自苏格拉底时代出现以来,往往受到人为的制约、割裂,背离了知识发展的初衷,成为政治、经济目标的“傀儡”。学科的教育本质得不到彰显,反而被规制化、集约化,造成了学科就是独立知识体系的假象。事实上,人类不可能用独立的知识、方法解决问题,人类知识有着内在统一性,所以学科本就互相联系、不可分割。之所以人为划分知识,是为了合理配置资源,为了使教育更高效、更系统地发展,而不是为了给知识筑起“高墙”。而人的认知水平往往滞后于科学技术自身的演化逻辑,因此规范型的学科目录往往成为科学技术突破性发展的藩篱。中国学科目录设置“交叉学科”门类给学科的融合预留了非常大的空间,但其余学科门类下的一级学科仍然是分科而设。CIP2020不仅在四位数和六位数代码中分别用“**.99”和“**.**99”来表示“多学科/交叉学科”,还为37个四位数代码以及全部四位数代码下的六位数代码设置了“多学科/交叉学科”,由此可见,CIP不是将知识人为、强制性地划分开来,而是将知识、学科、新学科有机统一起来,他们之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知识是客观存在,是第一性的,CIP是中间件,分类知识的同时促进知识生产,学科是主观判断,是第二性的。CIP2020的这一设定可以体现出普遍联系的价值观,即所有学科都有交叉、融合的可能性,所有教育机构均可设置探索性、试验性的以“**.99”和“**.**99”结尾的交叉学科学位,待较为成熟后,有超过十个机构设置该学位,或经过专家评估认定,即可获得正式的代码。CIP2020一方面承认学科的独立意义,利用学科的规制更高效地发展教育;另一方面,又在逐渐打破学科规制,承认知识的普遍联系性,为知识交叉、融合留下试错、探索空间。

图1 CIP、知识、学科、新学科关系图

四、启示与建议

学科目录的分类及设置,不仅是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基础,也是学术界进行学术交流的基本框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的是高等教育发展及学科建设的思路。通过梳理与总结CIP2020的特点与变化,以期为我国研究生教育学科目录的建设建言献策,进而促进我国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

(一)重视分科与融合的联系

学科目录主要的功能之一是按照不同规范,把知识划分成为具有一定边界的独立的学科。这样做有利于培养“术业有专攻”的人才,可以充分调动教育资源,发挥国家宏观调控能力,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培养国家、社会需要的人才。但如果从人类知识发展的意义看,知识最初是“自然哲学”,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升,知识的生产和分化速度越来越快,知识的存量急剧增加,作为个人难以同时掌握如此庞大的知识,只能选择性地学习、理解其中关联性强的部分知识,所以知识开始从“自然哲学”的母体中分离[9],实际上这种将知识划分成独立个体的行为不利于知识的创新发展,而且会造成跨学科障碍以及各学科社会化过程所建构的认知、文化、情感与信念区隔[10]。而学科融合不意味着消解单个的学科,而是不同学科互相包容,通过合作使彼此收益[11]。总体而言,分科有利于教育教学,融合有利于研究创新[12]。

由此可见,知识的分科与融合各有利弊,分科有利于高效地培养人才,融合有利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因此最合理的学科目录是能兼具分科与融合。我国于2021年1月正式新设第14个学科门类即“交叉学科”,是对学科交叉融合、新学科产生、培养创新型人才、经济社会发展等需求的响应[13]。交叉学科是知识融合最生动的体现,也弥补了我国学科目录只有分科没有融合的不足,将会促进我国高等教育和学科更高质量发展。

(二)加强规制与灵活的融合

当前世界上学科目录主要分为规范型和统计型两种,前者以规制为特点,后者以灵活为特点。规范型目录一般由政府部门根据学科建设发展需要颁布,高等院系参照执行,具有较强的规范性,学科设置与代码较为统一,同时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社会工作等方面需要严格遵照学科目录的分类进行相关工作。统计型目录以高校自发形成人才培养或科学研究学科目录为基础,政府教育或统计部门根据统计的需要进行统计,形成并向社会发布学科专业目录,也为其他学校学科设置及人才培养提供参考。统计型目录一般不具有强制性,高等学校设置学科可参照既有目录设置目录内的学科,也可按照程序新设目录外的学科。

中国过去的学科目录倾向于规范型,但近年来的一系列改革,诸如高校自设二级学科、新增交叉学科门类等,为学科目录注入了巨大的活力,成为兼具规制与灵活性的学科目录。我国高等教育改革进入了深水区,对高质量高等教育的需求愈加急迫,所以一方面需要加强高等教育的组织性,加大对高等教育规模、类型的调控力度,使之符合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需要,另一方面需要加强高等教育的灵活性,激活高等教育的创新活力。总而言之,就学科目录而言,要加强其学科分类、服务社会的规制性,对学科进行分类有利于提高对学科的理解水平和建设能力,尤其是我国高等教育处于快速上升时期,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学科,以点带面,是推动高等教育更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高等教育具有服务社会的重要任务,学科是高等教育与社会对接的桥梁,可以说学科划分越精细,高等教育与社会对接越精准,可以更好地服务社会。同时要加强学科目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的灵活性,推动按照一级学科或者大类学科培养学生,加强学生通识教育,增加学生基础知识、综合知识储备,在掌握大量综合知识的基础上探索专门知识。在科学研究中破除学科壁垒,鼓励跨学科研究、多学科合作解决重大创新前沿问题。

(三)注重以人为本的理念

学科目录是对知识的分类,很容易陷入“见物不见人”的困顿。学科目录作为一种制度,其最大的特殊性在于会深刻影响、塑造教育,从而改变人才培养的规格。“功以才成,业由才广”,所以在学科目录制定过程中,要十分注意“人”的重要性,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做到以人为本。

制定学科目录时,除以知识发展变化逻辑及知识范式为主要依据外,还应考虑学科与社会的互动关系,即学科不能脱离具体的社会实践,学科的设置和划分应有着足够的社会实践为依据,只有这样受到某一学科训练的学生才能融入社会的发展,为社会做贡献、实现人生价值。除此之外,学科目录的设置还应考虑学生的志趣和培养目标,充分信任学生,给予学生自由发展、成长的空间,激发其研究、创新活力。

(四)培育新学科的产生

当今世界,经济社会发展日新月异,新知识、新科学、新技术层出不穷,新兴学科随之不断出现。学科目录要承认学科是自然生成的过程,为潜在学科的产生留有空间和余地,要培育新兴学科的产生,而不能阻碍新兴学科的产生。一个新兴交叉学科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孕育期(新学科提出并初步探索);成长期(新思想、新理论逐渐形成);成熟期(理论成熟、实践证实,较普遍公认)。为此,建议逐步建立“学校自设学科—统计性目录—指导性目录”的学科目录发展路径。对发展比较成熟、形成比较独立体系的基本理论、研究方法、研究对象等学科纳入指导性目录并作为授权管理的依据。鼓励高校探索新兴学科、交叉学科,促进该类学科的发展,也让社会了解该类学科,将这些学科纳入学科目录一并公开。规范高校探索新兴学科、交叉学科,高校设置新兴学科应经充分论证,高校设立其他高校设立已纳入统计的学科进行统一编码,逐步形成共识,保持学科目录的规范性、严肃性和统一性。

“双一流”建设和交叉学科门类的设置将学科建设的重要性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比较与研究学科目录是一个见微知著的过程,尤其是在中国的高等教育体制下,学科目录深刻地影响学科建设水平以及高等教育发展质量。学科建设的逻辑和价值取向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在学科目录的设置与调整中,本文以此为视角,深入分析了中美高等教育与学科建设的互动关系,回应了对优化学科设置的关切,有利于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学科目录管理制度。

参考文献

[1] 杨飒,晋浩天.我国新设置“交叉学科”门类[N].光明日报,2021-01-15(1).

[2] 蔺亚琼,覃嘉玲.学科分类与跨学科发展:基于院系组织的分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9(3):102-109.

[3] 丁雅娴.学科分类研究与应用[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4:3.

[4] 马永红,张飞龙.我国研究生学科目录作用机制分析[J].研究生教育研究,2021(3):8-14.

[5] 张炜.美国学科专业分类目录2020版的新变化及中美比较分析[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20(1):59-64.

[6] 何晓芳.学科嵌入式治理:一流学科生成与发展的制度逻辑[J].中国高教研究,2019(9):29-34.

[7] National Center for Education Statistics. Classification of instructional programs-2020[EB/OL].(2019-03-20)[2022-10-08].https://nces.ed.gov/pubsearch.

[8] 姚姿如,杨兆山.“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意蕴[J].教育研究,2011,32(3):17-20.

[9] 张卜天.中世纪自然哲学的思维风格[J].科学文化评论,2011,8(3):26-34.

[10] 阎光才.学科的内涵、分类机制及其依据[J].大学与学科,2020,1(1):58-71.

[11] Edvard Hviding. Between knowledges:pacific studies and academic disciplines[J]. The Contemporary Pacific,2003,15(1):43-73.

[12] 王学典.从“分科治学”走向“科际融合”[N].北京日报,2020-07-20(14).

[13] “交叉学科”成第14个学科门类[EB/OL].(2021-03-19)[2022-10-28]. http://www. moe. gov. cn/jyb_xwfb/s5147/202101/t20210114_509767.html.

了解作者更多信息请点击阅读原文

马永红 , 张飞龙: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国际趋势及启示

马永红 马万里 刘润泽:全日制教育硕士教育质量指数构建——基于全国760份有效问卷的研究

马永红 陈丹:企业参与校企合作教育动力机制研究——基于经济利益与社会责任视角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