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设计要配台电脑,纠结是买i7还是i9?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12700kf和12700k区别 创作设计要配台电脑,纠结是买i7还是i9?

创作设计要配台电脑,纠结是买i7还是i9?

2023-04-19 20:3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创作设计既然主打Adobe公司全家桶,可参考PugetBench基准测试系统的跑分样本

不过国内数码博主针对PugetBench基准测试跑分的不多。

PugetBench是Puget Systems一家专门卖工作站的平台提供的基准测试,所以它家的基准测试叫PugetBench;而该基准测试主要针对Adobe公司全家桶,比如常见的Photoshop、Lightroom修图和视频剪辑后期制作的Premiere Pro、After Effects;也包括Davinci Resolve(达芬奇)基准测试:

这些软件过于专业倒不是问题,问题在于一旦跑分测试中出现报错,就很难进行下去

所以国内看到的测评包含该项测试的相对较少,但该基准测试的专业性毋庸置疑,因为Adobe公司本身就和Puget Systems这家公司合作紧密,它的很多测试包需要到Adobe官网下载。

所以基于题主这样的问题,我分享下最近实测的i7和i9平台的PugetBench基准测试,可作为参考。

不过基于问题先说答案:

预算充足推荐i9,一方面主频更高,其次效率核E的数量翻倍,由i7至多的4个升级到8个。

上面表格是目前主流的i5到i9的基本参数对比,目前i9包括i9-12900K和更强的i9-12900KS

我个人选择的是超省电(节能环保)的i7-12700,唯一一款i7中TDP为65瓦处理器。

实际上Intel的处理器通常没有特定限制,都是可以翻倍的超频,比如我的i7-12700的FPU烤机峰值可以达到150瓦左右,稳定在140瓦左右;而i9-12900K自然可以达到250瓦峰值(风冷散热条件)

上面超频基于主板和CPU自身的动态调整,不需要任何经验和技术性的调整即可实现

并不需要刻意的增加电压,上液氮之,就是普普通通的默认即可实现,而且十分安全。

关于效率核E核

基于『创作设计』通常会用到“视频剪辑”,而在视频剪辑方面Intel目前具备两个优势

Quick Sync Video技术E核效率核针对编码加速的介入

这两个特性都可以在视频渲染、编码出血中实实在在的提速,Intel宣称可提速40%。

我自己在做PugetBench基准测试观察的数据显示,也确实如此,如下图对比:

E核从约1.6GHz立马拉到3.4GHz

上图监测中,E核在空闲时降低主频更省电,而一旦有编码之类的高强度工作会立即介入加速,而且随叫随到。

预计时间和实际时间对比

渲染的预估时间一般可以作为参考,但随着E核介入加速推进视频编码,速度相比预估提升了约50%:

以上截图参考视频:

那么既然i9拥有8个E核,而i7仅有4个,数量翻倍的情况下是否会更强呢?

我自己也有这样的困惑,所以我做了多项测试,这里分享两个作为参考:

PugetBench for Premiere Pro基准测试;3DMARK的采样器基准测试。点击查看大图

如上图,左边是同硬件配置下i7-12700跑分数据,右边为i9跑分上提升了16.4%左右

仅仅16.4%的提升不是很满意,毕竟i9贵了快一倍,于是我从别的测试中找到了原因:

大路分析,E核对于介入加速辅助方面有上限设定,能够更好的保障在视频编码高负载任务输出的同时,还可以做别的事,实现真正的多线程工作,不受影响(比如双屏显示器,一边做渲染输出,一边上网看电影)。

我整理了一个几分钟的采样器基准测试横向对比的视频,建议4K模式观看,如下:

从采样器基准测试视频中可以看出:

由于i9-12900K的E核数量翻倍,且E核频率更高,在整个基准测试中不需要火力全开,而i7-12700基本使出了吃奶的劲,全程保持100%介入(如下图紫色曲线走势图)。

点击小图查看,紫色为CPU占用率走势图

实际上使用i7-12700在做上述基准测试中,CPU的占用率也并非满载运行;但同等条件下,i9更快。

所以我前面说了,不差预算自然选择i9。

预算有限建议选择i7-12700K,后缀带K的Intel处理器可以发挥更好,如下FPU烤机15分钟对比:

i9-12900K最高超过253瓦,平均值超过238瓦;而i7-12700最大超过152瓦,平均值超过141瓦。

如果换成i7-12700K会介于两者之间,所以最终的选择就完全看题主的预算了

可能有人会问能不能选i7-12700KF?

如果你仅仅是玩3A游戏确实没毛病,但是后缀带F就没有Intel的核心显卡,也就不支持 Quick Sync Video技术,在编码加速方面仅能依靠E核介入,就两款处理器差价而言是不值当的。

既然大路测试了这两颗处理器,相信其他网友也想看更多横向测评的数据。

那下面我就跟大家分享更多的关于i9-12900K的测评数据:

基准跑分

通常一个电脑,能跑『视频剪辑』就一定能跑平面设计等软件,所以下面的测试并不会专门针对PS等做测试,因为整个测试是十分消耗时间的。

跑分会受到主板、内存、显卡型号品牌等影响,测试配置如下,也可以作为题主的装配参考:

我这款塔式机箱散热非常优秀

就电源而言,如果选择i9-12900K这样可超频,并配以OC可超频的RTX3090建议选择1000瓦电源;750瓦的金牌电源有点吃紧,因为实测CPU+GPU功耗峰值约640瓦左右,加上主板50~90瓦的功耗,整体会十分接近750瓦的瓶颈;如果运气好,拿到的CPU和GPU体质更好,输出会更高。

以上配件基本属于天花板级别,所以我在本次跑分中,大部分数据优于互联网其它网友提交的数据。

如果选择RTX 3080以下的显卡通常金牌750瓦电源就够了

CrossMark v1.0.1.88基准测试

表格评分为三次基准测试平均分,可参考后面报告截图:

三次基准的综合平均分

CrossMark基准测评也是PCMARK母公司新推出的基准测试,它的优势在于不需要满血输出就可以测试出一套配置的工作能力,而且全程后台。测评主要分:生产率、创造性、反应能力;创造性方面会考核显卡的能力和CPU的能力,属于综合基准测试,时间相比PCMARK 10更短。

CPU性能测试

CPU性能跑分分了几个方面,其中CPU Profile属于3DMARK的测试基准。

在CINEBENCH23测试中,Intel单核跑分一骑绝尘,多核心方面略逊于32核心的友商:

CINEBENCH23

而在CINEBENCH20测试中,单核处于碾压地位,多核不敌自家服务器系列。

CINEBENCH20

下面是基于CPU-Z的一个测试,分别测试了两个版本,如下:

可能受制于我的风冷散热器(已经六热管了)250瓦的散热能力,功耗上不去,所以跑分略弱于参考分:

CPU烤机测试

烤机压力测试方面我做了个很有趣的对比,分别是5/10/15分钟的数据对比,如下:

在FPU单烤中平均功耗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提升,因为在未烤机前就只有10瓦左右的输出;受制于温度墙100°的限制,随着时间的推移,瞬时稳定输出会有所下降;而CPU单烤由于不受温度墙影响,各方面的峰值均差异不大,所以我只做了5分钟的测试,往后面继续烤机的意义不大。

第10分钟左右到第15分钟的变化3DMARK基准测试

3DMARK基准测试内容比较多,有FHD和4K等不同分辨率输出的测试:

包含主流的三剑客,不同的版本对于压力测试不同,截图如下:

图中参考的RTX 2080 Ti(2×SLI)表示两个2080 Ti交火

跑分方面大概是88%的RTX 2080 Ti双卡交火的水平,已经很不错了,至少功耗比会更低。

紫色走势图为CPU占用率

PORT ROYAL对于GPU是压榨到极致,因为测光线追踪,所以CPU是收放自如,如上图走势(紫色)。

基于4K的测试

TIME SPY EXTREME是基于4K输出的,跑分如上,稳定在60FPS左右。

微微超过双卡交火的RTX 2080Ti

而在普通的TIME SPY一举超过了RTX 2080 Ti双卡交火,虽然差异不明显。

i9-12900K

Fire Strike三项跑分如上,可以看到CPU(紫色)主频时而拉高,时而降低,需要的时候随时介入助力。

如果我们把CPU换成i7-12700会如何呢?

i7-12700测试

在Fire Strike项目上有较大差异,尤其体现在物理分数和综合分数方面,这两项测试如下:

物理测试在 CPU 上并列运行 32 项柔体和刚体模拟。综合测试包括在 GPU 上运行曲面细分、照明、烟雾模拟和颗粒及后处理效果,同时 CPU 则在运行 32 个并行物理模拟

可以看到这两项都需要CPU介入,而CPU的差异就决定了最终的结果。

另外上下对比中你会发现为何i7-12700下显卡分数更高了?因为我在测试i9的时候忘记给独显开OC。

这个分值就是350瓦输出和386瓦输出之间的对比,增加了10%的功耗输出,实际增益也不大。

PCMARK 10基准测试

这里的测试包含了两项,EXTENDED版本增加了游戏方面的跑分:

EXTENDED版本增加了游戏方面的跑分

其实在PCMARK 10中测试,Intel基本没输过,处于绝对领先,尤其是对于i9-12900K这样的旗舰。

相比其它配置都是一骑绝尘的领先

今天的测评数据分享就到这里,一方面介绍了E核效率核的具体作用和优势,大家也对多款处理器有了一个更深入的了解,相信题主在做i7和i9选择的时候心里更有数。

不过在测试之前,我讲到了内存、主板等都会对于实际的生产力、创造力有实质的影响。

所以在选配一台『创作设计』的电脑时也需要考虑综合因素,下面就简单说说,帮人帮到底。

主板的差异会有影响吗?

于是我把i9-12900K换到另一块B660的主板上,因为这块主板不支持DDR5,所以内存也不同:

更换了主板,内存,CPU,其它均未变化

其它方面还是保持和之前i9-12900K一样的硬件配置。

B系列主板和Z系列目前其实区别不是很大,无非是各项参数可以更高,插槽数量更多而已。

但也有一个比较大的差异,就是CPU独立供电方面:

比如功耗输出峰值会不会不同?

功耗输出的差异不在于独显,因为独显是独立供电,更多的差异在于CPU独立供电的支持。

微星鱼雷Z690主板

前面测试的微星Z690主板,包含8Pin+8Pin的CPU独立供电,而更换的华硕重炮手为4Pin+8Pin。

那么CPU供电方面会不会不足?其实测试下就知道了:

FPU烤机其实主要就是针对CPU最大功耗输出的基准测试,由于B660主板的CPU独立供电通常仅为8Pin+4Pin,所以可能更高的功耗输出无法满足供电,导致CPU的性能被限制。

如上图,B660最大功耗峰值在232瓦左右,这是差异,如果我们怀疑是散热器不够导致的,可以参考CPU单烤数据,因为就CPU单烤而言,温度连70℃都不到,如下对比:

虽说两者温度有细微差异,但是这个温度远远达不到温度墙的限制,但最大输出就差9瓦。

关键最气人在于既然FPU可以上200瓦,凭啥单烤CPU也会差异9瓦?

大概这就是Z系列的定位更高吧,毕竟在定价上也更高。

所以既然是『创作设计』,好马配好鞍,建议选择Z690更好,而且大板对于CPU和GPU之间的间隙更大,在机箱内空间散热方面也会更好。

最后选配PC工作站的时候,和笔记本一样,散热更好,性能输出会更优异,这是必然的。

这也是为什么我的配置清单上面有一个散热膏(硅脂),如果散热系数过低,很可能你的“生产力”和“创造力”停滞在这个CPU和CPU散热器的贴合介质散热膏上面

CPU顶盖和散热器贴面肯定有缝隙,所以散热膏能更好的让两者贴合,便于提升有效的散热面积。

好马配好鞍才能马中赤兔,人中吕布。

配置推荐

基于你的预算2万左右,给你做了一个清单作为参考:

优选静音机箱

大路自用的机箱属于静音机箱,效果十分不错,不过我那款已经停产了,给你推荐了be quiet!的静音机箱,即便在高负荷任务的同时,也可以提供静怡的工作环境

散热还是和我同款,反正我实测峰值250瓦完全够了,而且这款风冷的风扇做了二次点胶动平衡,保障了高速散热的同时,又相对安静。

因预算上没法安排RTX 3090同款独显,次一档的RTX 3080 Ti 12G也不错,目前活动减600。

由于RTX3080 Ti的TDP也是350瓦,所以千瓦电源必不可少:

内存方面两个建议:选择XMP2的DDR5-6000选择基础频率4800的16G,直接4根,做双通道,容量翻倍

两个选择差价不大

更换了内存,P图和剪辑对于内存要求都更大

如果选定DDR5,那么主板推荐同款微星:

预算如果再降低就只能建议选择DDR4内存,目前DDR5的整体配置会有所拉高。

更换为DDR4适配清单

这时候需要更换支持DDR4的主板,可选标配WiFi系列:

以上供参考,至于是否要等十三代Intel处理器?

我觉得没有特别必要,因为Intel的CPU相对保值,隔代差价不大;而且目前Z690是肯定可以支持13代Intel处理器的;相当于未来你觉得13代更符合你的气质,你买回来直接替换就行了,而12代挂闲鱼就行了,又不会亏多少,你看现在11代Intel处理器价格还很坚挺呢。

没有特别必要等太久,要创作就即刻创作。

以上是推荐的Intel处理器型号。

固态英睿达P5性价比很高,作为系统盘和高速缓存盘十分必要:

而素材高速存储选择P2性价比更高,读写稍微有所降低但是温控更好,可后期追加: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