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有趣的乘法计算》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11乘11到25乘25的规律 三下《有趣的乘法计算》

三下《有趣的乘法计算》

2024-03-22 01:2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教学目标:

1.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中特殊数相乘所得得数的规律,并能初步运用这一规律进行一些计算。

2.让学生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通过比较,理解并掌握找规律的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观察并发现数学的秘密,找出事物的简单规律的方法,并学会运用规律。

教学难点:能利用所得的规律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谈话:我们刚学完的这一单元是什么内容?你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了吗?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中,有很多有趣的规律。这节课,我们一起去发现这些有意思的规律。看看能发现那些规律,对我们的计算会有些什么帮助,带来那些方便。你有信心找出规律、应用规律吗?

设计意图:结合当前知识引入课题,衔接自然,可以促进学生联系自己的学习内容产生探索规律的欲望,形成探索规律的动机,能主动参与学习活动。

二、交流共享

1.探究乘数是11的乘法计算。

(1)出示题目:24×11    53×11

谈话:一个两位数和11相乘的得数有什么共同的特点?我们先列式计算。

学生用竖式计算,指名板演。

       2 4                   5 3

    × 1 1              ×   1 1   

       2 4                   5 3

     2 4                   5 3     

     2 6 4                 5 8 3

提问:把积的每一位上的数和原来的两位数相比,你有什么发现?和小组内的同学互相说一说。

学生交流汇报:

①24×11=264,所得的积的个位上的数,与原来两位数个位上的数一样,是4;积百位上的数,与原来两位数十位上的数一样,是2;积十位上的数,等于原来两位数个位与十位上数的和,是2+4=6。

②53×11=583,所得的积个位上的数,和原来两位数个位上的数一样,是3;积百位上的数,与原来两位数十位上的数一样,是5;积十位上的数,等于原来两位数个位与十位上数的和,是5+3=8。

(2)引导学生根据发现的规律,猜测62×11的积。

提问:猜一猜62×11等于几?

追问:我们的猜测是否正确?请用竖式验证一下。

师小结:两位数与11相乘,积的规律可以概括为“两头一拉,中间相加”。

(3)出示题目:比一比,看谁算得快。

23×11    16×11    43×11

让学生根据发现的规律快速地说出答案。

设计意图:这里就是按照规律的形成过程安排的:先让学生计算两位数乘11的积,再分别把竖式里积每一位上的数和两位数十位、个位上的数比较,初步建立联系,并和同桌互相交流;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发现“什么关系”,由此综合不同算式中的共同点,抽象、概括出规律。同时,还注意让学生思考“怎样发现的”,体验发现规律的方法、过程,了解观察、比较是发现乘法中这一规律的重要方法。

(4)出示题目:64×11

提问:试着算一算,有什么发现?

学生用竖式计算,指名板演。

追问: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再问:为什么百位上的数“6”变成“7”,多了1是从哪里来的?

(5)试一试:59×11    67×11

2.小结:一个两位数与11相乘时,可以把这个两位数的十位上的数字写在积的百位上,个位上的数字写在积的个位上,再把两个数字之和写在积的十位上,十位上的数如果满10,要向百位进1。

设计意图:在初步获得规律的基础上,让学生尝试运用规律写出得数,并笔算验证,以确认规律,体会验证规律的方法。另一方面,由于学生填写两个数位上数相加满10的乘法积可能出现的困难,教师适时提示可以帮助学生排除障碍,并通过正确的计算过程和结果认识和完善规律。

3.提问:你能出一些像这样的算式考考大家吗?

学生出题,指名回答,集体订正。

三、反馈完善

1.探究两个乘数十位相同,个位相加是10的两位数乘两位数乘法。

(1)出示题目:22×28    35×35    56×54

让学生观察这些算式,在小组交流说说算式里的两个两位数的特点。

引导:像这样的算式,老师能直接算出得数,即22×28=616、35×35=1225、56×54=3024,请同学们用竖式计算,验证老师的计算是否正确。

学生列竖式计算,教师板书相应过程。

(3)你随便出这样的算式老师还能一下子说出得数。

让学生试着出题。

(4)追问:究竟这里面藏着什么秘密呢?观察这些得数,它们有什么特点?把你们的发现和小组里的同学说一说。

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小结:当两个两位数,十位上的数相同,个位上的数之和为10时,它们的乘积的末两位等于两个乘数个位上的数相乘,积的末两位前面的数等于十位上的数同其本身加1之和的积。

设计意图:在学生探索出两位数乘11的规律后,应该能更加独立地探索出另外一组乘法的特点。按照观察、发现、总结、应用的规律进行自主探究活动。

2.试一试。

(1)先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得数,再用竖式计算验证。

15×15    43×47    69×61

(2)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得数,并比较每组的两道题,说说有什么发现,和同学交流。

24×26=    44×46=    74×76=

25×25=    45×45=    75×75=

3.让学生同桌互相出题,写两道这样的算式互相考一考,说出得数。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哪些疑问?

设计意图:梳理整节课的知识点,体会探索乘法规律的一般过程。为今后探索规律的教学打下基础。

 

板书设计

有趣的乘法计算

1.两位数与11相乘,积的规律可以概括为“两头一拉,中间相加”。

2.一个两位数与11相乘时,可以把这个两位数的十位上的数字写在积的百位上,个位上的数字写在积的个位上,再把两个数字之和写在积的十位上,十位上的数如果满10,要向百位进1。

3.当两个两位数,十位上的数相同,个位上的数之和为10时,它们的乘积的末两位等于两个乘数个位上的数相乘,积的末两位前面的数等于十位上的数同其本身加1之和的积。  

 

教学反思:《有趣的乘法计算》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是一节“探究规律”课。这部分内容安排在三年级下册“两位数乘两位数”单元复习的思考题中。这部分教学内容教学的是两位数乘两位数计算中,两位数乘11的计算规律,以及“同头尾合十”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规律。这节活动课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经历“观察,发现,验证,运用”这一过程,感受探索规律和和发现规律的一般过程,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能力和合情推理能力。在试上时我有点担心课堂节奏不太好掌控,24×11,53×11,刚开始的时候学生发现不了规律,也很难表达自己的发现。在和其他老师的交流中,我意识到要给学生给多的启示,于是我在课件上用不同的颜色把个位和十位区分开,这样学生观察起来就很方便了。其次为了让学生的规律表达更规范,我在问题的设计上更详细了,让学生能结合问题的句式表达。由于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规律的探索与发现,而不是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因此,我把一些计算放在了课前,这样学生在课堂上就能把更多的时间放在研究规律上。在教学两位数乘11的规律时,可以在学生发现了规律之后,让学生自主创造一个算式,列竖式计算一下,并观察是否符合规律。这个过程比单纯地让学生计算验证更有说服力,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也会变得更高。因为在这个过程中,必然会有学生出现十位满十,要向百位进1的情况,从而产生了认知冲突,最后在研究中加深对这个规律的理解。而在教学第二个规律时,练习中有一个算式61×69,积是4209,而不是429,这里可以让学生先通过估算判断429太小了,然后再去想到底积是多少。这样做能让学生对于估算的用处有更清晰地认识。

 

 

 

 

 

 

 

导学案

《有趣的乘法计算》导学案

                                    班级      姓名      

一、课前自学

1. 列竖式计算

       2 4                5 3              6 2   

    × 1 1           ×   1 1         ×   1 1   

   

 

 

2. 列竖式计算

 2 2                3 5              5 6   

    × 2 8           ×   3 5         ×   5 4   

 

 

 

二、课堂探究

1.请同学任意写出一个两位数乘11的算式,并列竖式计算,判断是否符合上面的规律。

      ×     =      

 

 

2.根据规律完成下面填空。

   23×11=2  3     64×11=     4      59×11=     9

3. 直接写出得数,并任选一题列竖式计算验证。

15×15=           43×47=          69×61=

 

 

 

4.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得数,并比较每组的两道题,说说有什么发现,和同学交流。

24×26=        44×46=        74×76=

25×25=        45×45=        75×75=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