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常识到科学再到哲学:人把握世界的方式(一)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100种科学1000个常识 从常识到科学再到哲学:人把握世界的方式(一)

从常识到科学再到哲学:人把握世界的方式(一)

2024-01-11 07:1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现代哲学中的各种各样的哲学观,从根本上讲,都是以自己的独特理解去阐释哲学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的特殊价值,并从而说明哲学存在的根据和哲学发展的动力。因此,一种哲学观具有怎样的深层的合理性与广泛的解释力,就在于它在何种程度上把握到人的存在方式,以及在何种程度上把握到人与世界之间的关系

人类把握世界的方式是纷繁复杂的,又是历史发展的。总体上可分为三个基本层次:常识的方式、科学的方式、哲学的方式。相对应地,为人类提供了三种不同性质的世界图景、思维方式和价值规范。正是在这三种不同性质的世界图景、思维方式和价值规范中,世界得到了不同层次的描述和解释,人的思想与行为也得到了不同层次的理解和规范。

一、常识的方式

在人们把握世界的各种方式中,常识是一种最基本和最普遍的方式,是其他方式得以形成和发展的基础。

(一)常识的世界图景

1 常识

常识是普通、平常但又持久、经常起作用的知识。其最本质的特性是【经验性】。常识来源于经验、符合于经验、适用于经验。

2 常识的世界图景

常识的世界图景是以人们的经验的普遍性为中介的世界图景,即由人们的共同经验构成的。它具有【直观性或给予性】、【凝固性或非批判性】等特征。

(1)直观性:人们以常识的概念框架去观察、描述和解释世界,其实就是以经验的普遍性去把握世界,去形成具有共同经验的共同性的世界图景。因此,形成的具有共同经验的世界图景,对于经验主体而言,就是一种直接经验,可以直观地呈现给经验主体,同时,经验主体还可以用直接经验去理解和解释。所以,它具有直观性。

(2)凝固性:常识的世界图景是以共同经验的历史性遗传为中介的,实现世世代代的延续,因此其本质上是一个僵化的、凝固的世界图景,即永远是共同经验的世界图景。

概而言之,常识是最最最平常的知识,是每个正常人普遍认同的。由常识形成的世界图景,也是相对直观容易理解的,但却相对僵化凝固不具备批判性。

(二)常识的思维方式

1 现象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的提问方式是:“有、没有?”、“是、不是?”、“真的、假的?”、“对、错?”、“美、丑?”……细细分析发现,我们的提问(回答)方式中隐含着一个思维公式:P V Q(要么P,要么Q)。这个公式表达了一种非此即彼、两极对立、互不相容的思维方式——这就是常识的思维方式

2 本质:为什么

在日常生活中,人是认识世界的主体,世界是人认识的客体,共同经验作为人的意识内容构成人的世界图景。在这种以“共同经验”为中介的主-客体关系中,人是既定的经验主体,以直观的方式把握世界,世界作为既定的经验客体,以给予的方式呈现给认识的主体(人)。此时,主体的经验与经验的客体之间具有确定的、稳定的、一一对应的、非此即彼的经验关系。这其实也是“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的本质特征。

拓展:形而上学

形而上学,通常有两种含义。

其一,近似于“哲学”的含义,是一种追求和论证超验的“存在”,即超越经验的关于世界的统一性原理的理论。由于传统的思辨哲学家都把“哲学”视为关于超验的世界统一性的理论,所以,在这个意义上,“形而上学”相当于“哲学”的同义词或代名词。

其二,是与“辩证法”相对立的含义,是一种以否定矛盾的观点看待世界的哲学理论,是指一种在“绝对不相容的对立中思维”的思维方式。例如,“是就是,不是就不是,除此之外,都是鬼话。(恩格斯)”——也就是常识的思维方式。

(三)常识的价值规范

常识的价值规范,同常识一样,是经验的普遍性的产物,因此,其规范作用是最为普遍和持久的。

经验性的价值观念,决定了常识价值规范具有“狭隘性”、“保守性”和“极端性”三大特点。狭隘性,无法超越“共同经验”;保守性,倾向于墨守既定的价值规范;极端性,习惯于在两极对立的思维方式中进行价值判断。

常识的价值观念,从根本上讲,是以常识的思维方式进行价值判断。因此,在常识的价值判断中,又具有这些特征:①习惯于“定性”作出判断,而不是“定量”进行分析;②总是“孤立”地评价经验的具体对象,而不是“系统”地考察对象的诸种关系;③着眼于“当下”的利弊得失,而不是着重于“长远”的根本利益;④在“两极”的对立中进行判断,而不是以“中介/中庸”的观点去寻找必要的张力。

概而言之,常识是人类把握世界的最基本的方式。它以人们世世代代的“共同经验”为内容,构成人们的常识的世界图景、思维方式和价值规范。常识对人类的存在和发展具有最重要的生存价值。

后续几篇将会为各位阐释科学的方式、哲学的方式以及三种方式的关联等,如下目录:

二、科学的方式

(一)科学的世界图景

(二)科学的思维方式

(三)科学的价值规范

三、哲学的方式

(一)哲学的世界图景

(二)哲学的思维方式

(三)哲学的价值规范

四、三者的关系

(一)割裂观

(二)超越观

(三)融合观

常识-科学-哲学是一个连续体,

参考文献:孙正聿.哲学通论(修订版)[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36-58.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